2025-08-22 19:59
目前,三亚市卫健委已迅速介入调查,涉事医院的病历资料也已被封存,但围绕这起事件的责任界定、急救流程合理性以及旅游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讨论,仍在持续发酵。
接下来,我们将为您详细梳理事件全貌、各方争议点,并提炼出关键的安全启示。
2025年6月2日凌晨,27岁的女游客与男友在三亚某酒店附近散步时,脚趾突然被从绿化带窜出的不明生物咬伤。由于事发于夜间,光线昏暗,两人未能看清咬伤者究竟为何物,仅发现脚趾上留有两个点状伤口。随后,两人返回酒店对伤口进行了简单冲洗,但并未呼叫救护车,而是选择自行打车前往医院。
00:00:被咬伤后,两人返回酒店简单冲洗伤口,未呼叫救护车,自行打车前往医院。
01:05:抵达三亚中心医院,患者自述“不明生物咬伤后恶心呕吐、右下肢麻木1小时” 。
01:30 - 04:30:医院先后进行两次抽血检查。在此期间,患者病情急转直下,出现抽搐、意识模糊等症状。医生起初初步怀疑是蜈蚣或其他毒虫咬伤,并未第一时间按照蛇伤进行处理。
04:30:医院告知家属“无蛇伤救治经验”,建议转院至某战区医院(四二五医院)。
07:20:战区医院虽为患者注射了抗蛇毒血清,但遗憾的是,最终仍未能挽回患者生命,宣布抢救无效。
患者到院时已明确告知医生“可能被蛇咬”,但医生却将其初步判断为虫咬,并未立即使用抗蛇毒血清。而且,两次抽血化验竟耗时长达3小时,在此期间患者病情持续恶化,直到血小板指标出现异常,医院才开始考虑蛇伤的可能性。
转院后,患者被安排在普通病房,而非更为专业的ICU(重症加强护理病房)。家属认为,这使得患者未能及时获得最紧急、有效的医疗支持。
三亚市卫健委在2024年曾公布3家配备抗蛇毒血清的医院,但三亚中心医院并不在名单之中。家属对此表示不解,若首诊医院没有抗蛇毒血清,为何不更早安排转院,从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?
蛇类专家推测:根据患者“局部麻木、呕吐、抽搐”等症状,蛇类专家推测,患者很可能是被银环蛇咬伤。银环蛇所分泌的神经毒素极为危险,而被其咬伤后的最佳救治时间仅有短短4小时。
不同声音:医学博主“白衣山猫”则提出了不同看法,认为患者的症状也有可能是毒虫(如蜈蚣)引发的超敏反应,并非一定是蛇伤。
急救专家建议:急救专家特别强调,一旦被蛇咬伤,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“拍照留证、绑扎患肢、减少活动”,同时要避免诸如用嘴吸毒、切开伤口等错误操作。
夜间出行时,尽量远离草丛、绿化带等区域,选择穿着长裤和高帮鞋。若不幸被咬伤,要第一时间拍照记录可疑生物的特征,并用弹性绷带在伤口上方10cm处进行绑扎,同时减少肢体活动,避免毒素扩散。
景区和酒店应加强夜间照明设施建设,并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防蛇警示牌。此外,酒店还应配备基础急救包,并清晰公示附近配备抗蛇毒血清的医院信息,以便为游客提供及时帮助。
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,暴露出旅游城市在应对野生动物伤害方面,应急机制仍存在诸多不足。目前,三亚市卫健委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展开深入调查。后续,事件在医疗责任认定、景区安全管理改进等方面的进展,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对于广大游客而言,提高安全意识,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,或许就能在危急时刻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。
来源:综合整理自三亚卫健委通报、家属采访及专家分析、社交平台、封面新闻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Copyright © 2022-2028 江南JNSport体育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:湖ICP备43150246号